精品亚洲午夜久久久久91,日韩精品免费视频,国产一区三级,色在线网站,午夜欧美精品,久久精品亚洲国产奇米99,wwwxxx国产

陜西宜川縣袁江紅:敢闖敢干的“多面手”

2025-07-24 15:44:07 來源:西部決策網

西部決策網訊(記者馬瑞 通訊員 李文振)在宜川縣,提起袁江紅,許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:“那可是個能人!”

今年60歲的袁江紅,人生經歷豐富得如同一本厚重的書——從木匠學徒到貨車司機,從客運班車經營者到蘋果種植戶,再到“陜北土疙瘩專業(yè)合作社”的創(chuàng)始人,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實而精彩。

“我這輩子就是閑不住,總想試試新路子?!痹t笑著說。正是這種“敢闖敢干”的勁頭,讓他從一個普通的農村木匠,成長為帶領鄉(xiāng)親們共同致富的合作社帶頭人。

木匠學徒練就硬本領

20250724154955440-1-c5b57.jpg_scale.jpg

“叮當……叮叮當當……叮當……”清脆的敲擊聲從秋林鎮(zhèn)上合兌村一戶農家院子傳出,袁江紅正專注地為鄰居修理農具。雖然已經多年不靠木匠手藝謀生,但他并沒有丟下這門老手藝。

“這手藝是跟我爸學的,16歲就跟著他做木匠活兒?!痹t放下工具,擦了擦汗。他的父親是村里有名的木匠,打家具、修農具、蓋房子樣樣在行。

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,木匠是受人尊敬的職業(yè)。袁江紅回憶說,小時候,他經常跟父親背著工具箱走街串巷,誰家嫁女兒要打“三轉一響”(自行車、縫紉機、手表和收音機)的陪嫁木箱,誰家老人要備“壽材”,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?!澳菚r候,十里八村人都夸我爸手藝好,我也暗下決心要學出點名堂?!痹t笑著說。

為了掌握真本事,每天天不亮,他就起床練習鋸、刨、鑿、卯,手上的血泡起了又消,消了又起,掌心磨出了厚厚的老繭。經過幾年的刻苦鉆研,他的手藝逐漸小有名氣,鄉(xiāng)親們有木匠活兒都愛找他幫忙。

1984年,袁江紅自費赴鄭州學習油漆新技術。學成后,他與父親在甘草村創(chuàng)辦木漆加工廠,既為村民定制家具,又義務維修學校課桌椅。最紅火的時候,廠里員工一度發(fā)展到六七人,成為當?shù)匦∮忻麣獾摹懊餍瞧髽I(yè)”。

20250724154843091-3-71f39.jpg_scale.jpg

“父親常說,做木工講究‘木不離分,匠不離線’。做木工是這樣,做人做事也是這樣?!痹t說。正是這段經歷,讓他在后來的每次轉型中都保持著難得的定力。

運輸路上闖出新天地

20世紀90年代,機械化的浪潮席卷農村,手工木匠的活計逐漸減少。眼看生意越來越淡,袁江紅沒有坐以待斃,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——扔掉刨子,握起了方向盤。

“看別人開手扶拖拉機拉貨,咱為啥不行?”冬夜里,袁江紅蹲在燒得通紅的鐵爐旁,突然對父親冒出這句話。老木匠沉默著往爐膛里添了塊煤,“啪”地合上爐蓋:“干!”就這一個字,點燃了袁江紅新的人生。

敢想敢干的袁江紅說干就干,東拼西湊買了輛二手拖拉機,從此跑起了運輸,幫鄉(xiāng)親們拉煤炭、送化肥、運糧食。幾年后,手頭有了積蓄的他,又考取了大車駕照,換成了載重更大的“東風牌”卡車。“開大車可比做木匠累多了,但掙得也多?!痹t笑著說。

但車輪上的生活遠比木屑殘酷。夏天駕駛室溫度超過40度,汗水能把方向盤泡得打滑;冬天油箱經常凍住,得用柴火烤半小時才能發(fā)動。最危險的一次是在雪后拉煤炭,車子在盤山路打滑,半個輪胎懸在懸崖外,他硬是墊著大衣一點一點把車倒回來。

20250724154702847-62-d2fb0.jpg_scale.jpg

機遇總是眷顧敢闖的人。2000年,客運市場興起,袁江紅又抓住機遇,賣掉貨車,投資購置了一輛29座空調班車,跑起了宜川至延安的客運線路。“那時候一天跑一個來回,雖然辛苦,但收入比跑貨運強多了?!痹t說。

從貨運到客運,袁江紅又一次成功跨界。“老袁這人腦子活,敢想敢干?!蓖宓脑W說,“別人還在猶豫的時候,他早就行動了?!?/p>

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種出“金蘋果”

十幾年客運生涯,袁江紅看遍山河變遷,也嘗盡行業(yè)辛酸。晝夜奔波的疲憊、競爭加劇的壓力、突發(fā)事故的風險,都在透支著這個老司機的身體與耐心。當他看著客運站里稀疏的人流和泛黃的時刻表,終于輕嘆一聲:“該換條路走了?!?/p>

2019年,54歲的袁江紅在方向盤上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:賣掉苦心經營近二十年的客運線路,回到上合兌村栽種了十三畝果園。村里人都說老袁瘋了:“放著穩(wěn)穩(wěn)當當?shù)姆较虮P不握,偏要去拿鋤頭?”

答案藏在黃土高原的溝壑里。宜川地處北緯35°蘋果黃金帶,晝夜溫差大,蘋果糖分積累充分。袁江紅說:“咱宜川的蘋果品質好,種蘋果是個長遠產業(yè)?!?/p>

20250724154702724-85-e01b1.jpg_scale.jpg

轉型比預想的更艱難。為了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,他跑到縣農機站請教專家,還自費去洛川、白水等蘋果產區(qū)學習。剪枝、疏花、套袋、防凍……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他都親力親為,像當年學木匠一樣一絲不茍。

在發(fā)展蘋果種植的同時,袁江紅也琢磨著如何把宜川的優(yōu)質農產品賣得更遠、賣得更好。2019年9月,他牽頭成立了“陜北土疙瘩農村專業(yè)合作社”,聯(lián)合周邊村民統(tǒng)一采購農資、統(tǒng)一技術標準、統(tǒng)一品牌銷售,還注冊了“陜北土疙瘩”品牌。“‘土疙瘩’這個名字,就是想讓消費者知道,咱們的東西雖然土生土長,但品質絕對過硬?!痹t說。

自2020年起,中鹽集團充分發(fā)揮央企資源優(yōu)勢,幫助合作社構建了“線上+線下”的立體化銷售網絡,不僅顯著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,更成功打開了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香港等高端消費市場,帶動當?shù)剞r戶實現(xiàn)穩(wěn)定增收。

“去年我們合作社銷售額突破了500萬元,帶動了150戶村民增收?!痹t自豪地說。曾經的“土疙瘩”,如今變成了鄉(xiāng)親們致富的“金疙瘩”。

記者手記:

一棵永遠生長的蘋果樹

20250724154701680-5-22112.jpg_scale.jpg

站在現(xiàn)代化蘋果園里,袁江紅正盤算著今年的計劃:上馬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(tǒng)、申報有機認證、帶隊考察農高會。面對退休話題,他輕撫身旁30年的老果樹笑道:“老樹新枝,正當其時?!?/p>

這位從木匠轉型的新農人,其人生三次轉身恰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縮影:80年代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興起、90年代市場大潮涌動、新時代鄉(xiāng)村振興推進。變的是身份,不變的是農民骨子里的闖勁與韌勁。

黃土高原的暮色中,那把舊刨刀、方向盤上的手印、果園里的足跡,共同鐫刻著一個奮斗者的年輪——既是個人成長的印記,更是時代前行的注腳。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