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兩會來了我托書記省長捎句話
陜西網民說兩會心愿:促進農民增收 娃娃上學可以不出村
找個好銷路促進農民增收、加快發(fā)展大農業(yè)集團模式、農村的孩子在家門口可以享受優(yōu)質教育……在人民網“兩會來了我托書記省長捎句話”活動中,很多陜西網民以留言的形式敘述了自己的兩會心愿,并希望可以拓展“致富道”,縮短“上學路”,更加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。
引進新技術新產業(yè)提高農民增收
“三農”的核心問題歸根到底是農民增收。一位網民稱,自己的家鄉(xiāng)位于渭南市臨渭區(qū)長壽塬,物產豐茂,盛產獼猴桃、蘋果、核桃等,由于銷售產品單一、銷售渠道單一,發(fā)展空間狹小。“希望可以引進新技術、新產業(yè),做優(yōu)農產品深加工產業(yè),拓寬農民增收渠道,推動區(qū)域經濟發(fā)展。”
陜西銅川位于渭北高原,干旱缺水。當地一位網民說,每年果農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可仍然經常會出現果子滯銷、因品質不佳導致銷售價格低廉等情況,入不敷出。希望政府能為果農提供更精準的技術指導和幫扶,加強推廣宣傳,提高農民收入,增強農民幸福感。
對這一話題,很多網民均留言表示,農業(yè)技術好、產業(yè)模式新,才能拔除“窮根”。同時,還要加強政策落實,提高農產品質量監(jiān)督,“一起發(fā)家致富奔小康”。
村口有個好學校是農村人最大的心聲和期盼
再窮不能窮教育,扶貧得先扶智。“現在農村小孩學前教育、小學上學好難。”一位網民說:“好幾個村就一個學校,讓我們很苦惱。如果不住校,孩子要花好幾個小時在上學路上;如果住校,住宿費增加家庭經濟負擔。”另有一位網民也表示,很多農村教育機構,如小學、初中,撤銷合并后,農村娃上學成了問題。
在城鄉(xiāng)結合部地區(qū),“上學難”問題同樣存在。“孩子即將上小學,放眼周邊,不是教育資源落后,就是學費貴。”一位網民表示,學區(qū)劃到附近一所小學,但學校軟硬件都較落后,教學質量跟不上,也沒有操場,“不甘心讓孩子去那里上學”。如果選擇民辦校,學費成問題。“希望能解決城鄉(xiāng)結合部的教育資源問題,對現有的學校進行改擴建,補充好的老師。”
從網民的留言中,不難看出,推進教育扶貧,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關鍵。農村教師常年堅守在農村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線,其工作生活條件相對艱苦清貧,交通信息等非常不便。有的網民表示,希望繼續(xù)實施農村教師的工資、福利等優(yōu)惠政策,政策傾斜支持農村教育發(fā)展。